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历时46天!百余位中俄专家开展近350场知识科学活动,深北莫第二届知识科学文化节圆满闭幕

    时间:2023-10-31 09:40:20  作者:新闻中心  点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10月29日,kpd入口频道2022第二届知识科学文化节闭幕式在校园湖畔舞台举行。历时46天的活动期间,世界各地的院士、专家、学者齐聚深北莫,举办了近350场学术研讨、科普及文化交流活动,深入探讨前沿科学,共商国际合作,将知识、科学、文化的光芒照耀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活动共吸引超过两万人次现场参与。

    闭幕式上,kpd入口频道2022第一副校长伊万琴科就第二届知识科学文化节的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总结。他介绍,今年的知识科学文化节以“现在就是未来”为主题,扩大了形式、内容和范围,将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自9月13日开幕以来,国际学术研讨会、院士专家讲座、趣味科普演示、中俄艺术展演在深北莫校园里进行了多元的文化碰撞。 “我们将努力促进科学交流,吸引有前途的科学家和有才华的年轻人到学校工作,开辟新的研究机会,在科学和创新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推动科学普及,促进中俄文化互动,将深北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伊万琴科称。

    党委书记、副校长朱迪俭在致辞中提到,“知识科学文化节”已成为促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科技合作的品牌项目。作为本次活动的最精彩部分,“科学无界”开放周活动得到了中俄两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教育部、莫斯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市人民政府以及数十家中俄两国企事业单位领导嘉宾出席启动仪式,教育部国际司席茹副司长、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院士以及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院士等专程莅临参加并致辞。朱迪俭介绍,在活动期间,深北莫签署了近10份合作协议,深北莫学子们在经济决策虚拟仿真实验大赛、口译、笔译、英语竞赛等全国性赛事中取得佳绩,数十家中俄两国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得到了中俄两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深北莫办学三方还在活动期间召开了第二次联席会议,明确了将进一步全力支持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建设,为深北莫加快实现两国元首寄予“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期望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一场盛大完美节日的背后,离不开学校各个部门的精心组织与周密安排,也离不开每一位教职员工和深北莫学子的辛勤付出与积极参与。闭幕式上,校长李和章为获得深北莫第二届知识科学文化节“优秀志愿者”“最佳支持保障奖”“优秀组织奖”“突出贡献奖”等四大奖项的学生及部门优秀代表进行了颁奖。

    在诗意浪漫中画下句号 开放周最后一天艺术含量超高!

    10月29日,“科学无界”第二届kpd入口频道2022知识科学文化节开放周来到最后一天,现场人气到达高潮。当天的活动除了紧张刺激的科学秀、神奇有趣的大师课,空气中还浸透着艺术的气息。绘画表达交流会、“人物审美与传统文化”讲座、诗歌与浪漫曲的艺术表演等活动接连上演,为本届知识科学文化节的落幕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画上了一个诗意句号。

    仔细看!艺术分子在画室和舞台流动

    “画画不是模仿,要模仿的话,画笔永远比不过相机。”10月29日,在主楼八楼,一场俄罗斯艺术家与观众的绘画表达交流活动正在开展,艺术中心栗壮志教授正向观众分享绘画的魅力。

    ▲奇科娃·达吉雅娜

    来自列宾美院的教授克里沃诺斯·亚历山大、副教授奇科娃·达吉雅娜、丹切夫·谢尔盖、预科副教授巴格达萨良·阿尔谢尼和俄罗斯国家美协副主席巴赞诺夫·安德烈受邀参与本次交流活动。交流活动上,艺术家们带着在广西采风的油画作品来到校园,在现场作画或对原有画作进行调整,与观众交流。“观众在现场能够看到艺术家整个作画的过程,看他们是怎么思考、取舍和调整。那些大家平日里对绘画的疑问,都可以通过看艺术家的作画过程来找到答案。”栗壮志分享了策划本次绘画交流活动形式的初衷。

    绚丽缤纷的画布边,摆放着斑驳的调色板,艺术家们提笔划过画布,落下星星点点的彩色印记,观众们或站或坐在后方,安静地观察和思考每一笔、每一划背后的意蕴。发现身后的中学生对自己的画刀很感兴趣,列宾美院副教授丹切夫·谢尔盖笑着拿起画刀,示范起画刀的用法。“老师们大胆的用色和外国油画对景物的细致描绘,都跟我常画的水粉画很不同,和中国的风格也很不同。”深圳市美术学校的学生张优优站在艺术家身后,在观看油画的构思、构图、用色过程中,思考油画与水粉画、外国艺术家风格与中国艺术家风格的差异。

    ▲丹切夫·谢尔盖

    在参与交流的观众中,画架旁安静蹲坐着的一个小小的身影很引人注目,“他很喜欢画画,这次有机会近距离和画家交流,我早早就带他来了。”家住宝安区的康怡女士向记者分享了儿子的学画过程和对本次活动的期待,“他目前在学油画,在构图上常常放不开手脚,所以想来看看艺术家们是怎么处理的。”

    下午4时,一场“诗与浪漫曲”的艺术表演在礼堂315教室精彩上演,表演者们带来了中文原创诗歌朗诵、俄罗斯歌曲还有琵琶演奏等节目,这些艺术表演跨越语言和国界,为观众演绎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歌曲《爱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艺术中心教师维多利亚·伊瓦什金娜向观众深情朗诵普希金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雅娜写给奥涅金的信。表演者身着一袭白衣、举着一盏蜡烛走上舞台,内心激涌的爱意让她时而坐在椅子上激情书写,时而在舞台上来回走动,脸上写满了幸福的表情,将少女的羞涩、热情和对爱情的悸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跟随着工程系一年级学生赵之歌的琵琶演奏《忆江南》,观众们仿佛来到烟雨江南,表演者灵活地拨动着琵琶琴弦,清脆动听的琴音又带着几许愁苦的味道。

    ▲琵琶演奏《忆江南》

    “我会继续做你坚实的崖壁,看似分离,却又始终相依……”深北莫经济系的一年级学生周知非朗诵了自己的原创诗歌《小溪与土地》,她用小溪与土地类比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传达父母无私的爱意。歌曲《大鱼》将观众拉入静谧的海底,表演者的歌声舒缓柔情,高音婉转动听,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深北莫语言系一年级学生彼得·布尔迪加诺夫用中文朗诵了诗歌作品《秋天是最初的》,向听众描述了一幅金黄的秋景。

    ▲歌曲《大鱼》

    留心听!美学气息弥漫在专题讲座之上

    “研究者对大量的面孔进行计算机合成,发现将越多面孔合在一起,得到的新面孔就越有吸引力,一两张脸合成出的仅仅是普通人。”在三号教学楼的105教室,第一届中国北京黄寺校友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内镜协会中国整形外科联盟委员会常委王雷正向观众讲解着“平均理念”。在《人物审美与传统文化》讲座中,雷首先介绍了审美的标准,通过理式论、形式论、快感论等多项研究解释了“什么是美”,并说明了现代美学理念、中国传统与西方的审美标准。

    ▲王雷

    王雷还向观众讲述了衰老的变化、审美的历史变迁、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讲座中,观众学习到了脸型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男女脸型的差异、传统文化对审美的影响等,“在母系社会,粗壮结实是美的标准,殷商时期则以个高为美,汉代以轻为美……民国时期流行旗袍美人。”注意到在场有多名中学生,王雷专门强调:“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谐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做自己不要做别人。”

    日暮渐深,在图书馆八楼培训室里,一场由一个“牛”字引出的探讨人类文明与文字发展的讲座正在开展,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督导专家彭兰玉与听众在文字发展方向与文化传承方面展开交流。“牛”字在汉字与字母文字中的发展殊途同源,从这一字中可以瞥见不同文化和文字的发展道路。“英俄中的‘牛’跑得快,快得不见牛彩;汉字中的‘牛’稳坐江山,和文化一同发展。”彭兰玉用形象的例子与详尽的解析,对比汉字、字母文字之间的发展差异,总结出英俄字母文字从具象文字符号到抽象标记,纵向发展的规律,汉字则是始终继承了原有的意象和构字原理,朝横向发展,重视文字其中的文化意蕴。

    ▲彭兰玉

    “为什么两种文字的发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提问环节上,听众在完整地了解了字母文字与汉字发展轨迹的差异后,向彭兰玉提问。对于这一问题,彭兰玉在“不同文化下人们对文字的定位”方面展开,英俄的文字经历了由象形转为字母,体现了其只将文字当作记录语言的工具。因此对于文字的使用要求是,越快越好,越简单越好,但汉字则不同。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就已经推出了汉语拼音,但至今汉语拼音始终无法代替汉字,“因为中国人都是有情怀的,我们不愿意割舍文字,我们希望后人知道‘牛’从哪里来,而非只是将‘牛’简单地对应字母‘niu’。”对于文字的传承,彭兰玉认为一定要扎根在土地上,而不是飘在风中。

    深北莫第二届知识科学文化节圆满落幕

    46天的时间里,深北莫与你一同

    触摸前沿科技,共享科学文化盛宴

    用科学点亮青春,筑梦未来

    期待明年,我们再度相约深北莫校园

    续写精彩故事,共谱知识科学与文化新篇!

    kpd入口频道2022 - 在线免费完整片版权所有 - 粤ICP备16056390号 - 粤公网安备44030702002529号